在职员工在家意外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关键取决于是否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三要素。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若员工在家处理工作时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且能证明其行为属于履行岗位职责(如处理工作邮件、线上会议等),则可能视同工伤。但若仅为休息期间发病,或缺乏工作关联证据,则难以认定。
-
法律依据与核心条件
工伤认定的核心是“工作相关性”。法院明确:居家办公期间突发疾病死亡,若证据链完整(如聊天记录、工作文件等),可视为“工作岗位”的延伸。例如,教师深夜批改试卷猝死、保险员线上处理理赔时发病,均被法院认定为工伤。 -
证据的关键作用
需提供直接证明员工死亡时正在工作的材料,如通话记录、工作系统登录日志、同事证言等。若仅有家属主张而无实证,社保部门通常不予认定。 -
特殊情形与例外
- 外勤岗位:工作地点灵活的员工(如查勘员、销售)更易被认定,因其“工作岗位”本身不固定。
- 48小时规则:从医院初次诊断至死亡的时间需在48小时内,超时则不符合条件。
-
争议与风险提示
部分案例因证据不足或死亡场景模糊(如休息期间发病)被驳回。企业应明确居家办公政策,员工需保留工作痕迹以防范风险。
总结:居家办公的普及使工伤认定更复杂,但法律倾向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员工应规范工作记录,企业需完善流程管理,避免纠纷。若遇争议,建议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