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诊所规章制度的核心要点包括:执业资质备案、医疗质量管理、药品器械管理、感染防控和患者隐私保护五大板块,确保合法合规运营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执业资质备案
- 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醒目位置公示。
- 医生、护士需持有效执业证书,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 诊疗科目、服务时间及收费标准需明确备案并对外公开。
-
医疗质量管理
- 建立病历书写规范,确保诊疗记录完整、可追溯。
- 制定常见病诊疗流程,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自查。
- 严禁超范围执业,疑难病例需及时转诊并记录。
-
药品器械管理
- 药品采购需通过正规渠道,禁止使用过期或假劣药品。
- 麻醉、精神类药品严格实行“五专管理”(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
- 医疗器械需定期维护校准,一次性耗材不得重复使用。
-
感染防控措施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诊疗区域每日紫外线或消毒液消杀。
- 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交由专业机构集中处理并留存转运记录。
- 医护人员操作中必须佩戴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
患者隐私保护
- 电子病历系统设置权限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 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公开病情、检查结果等敏感信息。
- 法律要求的传染病上报需脱敏处理,保护患者权益。
个体诊所需定期更新规章制度,结合政策调整和实际运营优化细节,通过规范化管理降低风险并赢得患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