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设定为2021年至2025年,其中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五年,也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质变,同时为2026年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制度基础。
-
过渡期的政策框架
中央明确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重点围绕防止规模性返贫、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等任务展开。例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并首次系统部署过渡期后的帮扶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衔接平稳有序。 -
2025年的关键评估与转向
作为过渡期收官之年,2025年需完成三项核心评估:一是防止返贫机制是否成熟(如监测预警体系灵敏度);二是乡村产业可持续性(如832个脱贫县主导产业培育成效);三是乡村振兴开局情况(如东西部协作机制优化程度)。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常态化帮扶政策的制定。 -
过渡期后的常态化治理
2026年起,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政策重点转向分层分类帮扶和区域差异化支持。例如,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精准支持,同时推动扶贫资产长效管理,确保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当前,各地正加快梳理过渡期经验,为乡村振兴全面铺开储备政策工具。未来需持续关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特色产业造血能力等长效机制的落地效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