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了是否还算应届毕业生,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来说,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并转正后,通常就不再算应届毕业生,但某些情况下,在毕业当年的择业期内且满足其他条件,仍可能被认定为应届毕业生身份。
应届毕业生的定义通常指在毕业年份内(通常是毕业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如果已经转正并签订了劳动合同,从严格意义上讲,已不属于应届毕业生范畴,因为应届生的核心标准是“未就业状态”。
部分单位或政策可能对“应届毕业生”有更灵活的界定。例如,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企招聘时,会参考毕业时间,而非是否签订合同。只要在毕业两年内(部分省份为三年),且未缴纳社保或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仍可能被认定为应届生。但这种情况需以具体招聘要求为准。
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就业状态和档案管理。若转正后离职,且未办理正式就业手续(如改派档案),部分地区可能仍支持按应届生身份报考。但需注意,缴纳社保是判断是否应届的重要依据,一旦参保记录生成,通常不再视为应届。
转正后是否算应届毕业生需结合具体时间、就业状态及招聘政策综合判断。建议求职前查阅目标单位的应届认定标准,并咨询学校就业办或当地人社部门以确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