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军队大改革的核心原则可概括为“强军目标引领、实战化导向、体系化设计”,其本质是通过制度重塑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根本性转变,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跨越。
-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改革始终以强军目标为牛鼻子,确保军队性质宗旨不变。通过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强化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从体制上解决“打胜仗”的政治保证问题。 -
聚焦能打仗、打胜仗
将战斗力标准贯穿改革全程,重点破解军事斗争准备难点。裁减30万非战斗人员,压减老旧装备部队,优化军兵种比例和部队编成,推动作战力量向充实、合成、多能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实战能力。 -
创新驱动与法治思维
以组织形态现代化为指向,重构领导指挥体制和军事政策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现代管理制度,同时完善军事法治体系,通过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制度优势。 -
积极稳妥推进
改革采取战略上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的策略。例如分步实施裁军,2017年底完成阶段性目标;在政策制度调整中兼顾官兵承受力,确保改革平稳过渡,避免“翻烧饼”式反复。
这场改革通过体系化制度设计,实现了人民军队力量结构的革命性重塑。其原则不仅为后续国防现代化提供框架,更对全球军事变革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