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核心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及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三大类型,通过分层管控(单元层+实施层)实现空间资源精准配置。
-
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聚焦建设用地管理,明确地块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刚性指标,落实城市“四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管控,确保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落地。例如,单元层传导总体规划要求,实施层细化地块开发条件,兼顾城市更新与增量发展需求。
-
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以行政村为单元统筹生态保护、耕地修复与乡村建设,内容涵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布局、住房安排等,强调村民参与和实用性。部分地区允许以乡镇级规划替代,实现乡村全域覆盖。
-
特殊区域详细规划:针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等特定功能区,制定专项保护与利用方案,平衡生态约束与开发需求。例如,海洋、机场周边等区域需单独划定编制单元,强化用途管制。
提示:各地可结合发展实际调整规划层级与深度,但需严守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等底线,确保“一张蓝图”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