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职位、收费陷阱、信息贩卖
猎头骗简历的套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虚假职位类
-
虚构高薪岗位
通过伪造企业LOGO、职位描述和HR视频,发布“内部推荐”“终面邀请”等话术,诱导求职者支付费用或缴纳“岗位保证金”。
-
假面试诱导缴费
安排虚假面试,以“流程未完成”“HC冻结”等理由拖延时间,最终以各种借口拒绝退款。
二、收费陷阱类
-
直接收费
以“绿色通道”“优先推荐”为诱饵,收取2万元至数千元服务费,或要求支付首月工资的80%作为推荐费。
-
分期收费
通过“先付款后入职”“分阶段收费”等方式,逐步诱导求职者支付更多费用,如汪小姐需支付399元服务费。
三、信息贩卖类
-
简历倒卖
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手机、邮箱、工作经历)以极低价格出售给黑产机构,用于注册空壳公司、申请网贷或精准诈骗。
-
隐私数据滥用
通过虚假招聘平台或HR群收集简历,未经同意将信息共享给第三方机构。
四、其他常见手法
-
避重话术
当求职者追问进展时,谎称简历未通过初筛,或编造“公司战略调整”“岗位调整”等借口推脱。
-
针对特定人群
重点诈骗技术型人才、高学历者或频繁跳槽者,利用其职业需求或心理弱点设计骗局。
预防建议
-
核实机构资质 :选择有资质认证的猎头公司,避免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渠道轻信“内部推荐”。
-
警惕高薪承诺 :年薪几十万的职位需谨慎核实,普通猎头难以接触高端项目。
-
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签署隐私协议,不向非正规机构提供薪资、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
多方验证 :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招聘平台客服等渠道交叉验证招聘信息。
若遭遇疑似骗局,建议立即停止支付费用,保留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