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核心亮点包括: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强化就业指导、健全招聘服务、落实企业补贴、鼓励基层就业等,旨在3-5年内建立覆盖全员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布局,对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对就业质量低的专业实行红黄牌警示。高校需将就业状况作为招生、培养的重要依据,提升毕业生专业素养与市场适配性。 -
强化就业指导与实习保障
推动高校将生涯教育列为必修课,开发示范课程和教材;要求大学生寒暑假至少完成1次就业实习,并完善实习保险制度,增强职业认知与实践能力。 -
激励企业吸纳毕业生
对招用应届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企业,发放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国有企业可申请增人增资,核增部分计入工资总额。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同步加力。 -
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对到城乡基层岗位(如村官、支教、社区服务)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生活补贴或学费代偿;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选聘中优先录用有基层经历者。 -
精准匹配就业供需
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报告和紧缺目录,组织先进制造业职业体验活动,通过数据比对和招聘平台提升人岗匹配效率,缓解结构性矛盾。
这些政策通过多维度联动,既缓解短期就业压力,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长效衔接,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系统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