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五年)的青铜器铭文。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最早记载来源
-
青铜器铭文证据
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何尊”青铜器铭文是目前最可靠的文献证据。铭文记载周武王言:“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这句话首次将“中国”作为地理概念使用,指代洛邑(今洛阳)及其周边地区。
-
历史文献佐证
《尚书·周书·梓材》中也有“皇天既付中国民”的记载,但该文献成书时间晚于青铜器铭文,属于间接证据。
二、早期含义与演变
-
地理范围
最初的“中国”指周朝首都洛阳及其控制的关中、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随着周朝疆域扩张,其含义逐渐扩展至整个中原地区。
-
概念演变
-
西周至春秋 :主要指京师及周朝势力范围。
-
战国至秦汉 :扩展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列国通用术语。
-
秦汉后 :固定为中原王朝统治区域,最终演变为现代国家名称。
-
三、总结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最早记载见于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铭文,最初指洛阳及周边地区。其含义随着历史发展逐步扩展,从地理概念演变为民族与国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