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保退休金低于浙江的核心原因在于两省养老金计算公式、过渡性补偿政策、社平工资标准及财政补贴力度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浙江采用更高口径的社平工资、更优厚的过渡性养老金系数(1.4% vs 江苏1.2%)、更早覆盖视同缴费年限(1997年前 vs 江苏1995年前),以及更强的财政补贴能力,最终形成显著待遇差距。
-
社平工资计算口径差异
江苏采用全省统一社平工资,受苏北等经济较弱地区拉低均值(2022年约7600元/月),而浙江采用“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或“全口径社平工资”中的较高值(2022年约8400元/月,杭州超1万元/月)。基础养老金计算中,浙江因社平工资更高,同等条件下比江苏高出约240元/月。 -
过渡性养老金政策悬殊
江苏过渡性养老金仅按1995年前工龄计算,系数1.2%,而浙江覆盖至1997年,系数1.4%。例如,10年视同缴费年限者,浙江每月可比江苏多领264元。江苏过渡性养老金补发进度滞后(2025年仅补发70%),浙江已基本完成全额补发。 -
财政补贴与记账利率差异
浙江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更大(如杭州基础养老金达330元/月,江苏普遍低于200元),且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长期高于国家标准(6%-8% vs 江苏6%),加速账户积累。江苏因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15%)、上缴中央调剂金压力大(2023年177亿元 vs 浙江20.45亿元),地方财政对养老金的投入受限。 -
调整机制与经济结构影响
浙江养老金年度调整中,挂钩比例(0.86% vs 江苏0.4%)和高龄补贴(如80岁以上额外60元/月)更优。经济结构上,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职工缴费基数普遍较高;江苏制造业占比大,灵活就业者多选择低缴费档次,进一步制约养老金水平。
总结:江苏退休金较低是政策设计、历史负担与人口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需通过优化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加大财政补贴、平衡区域发展等措施逐步缩小差距。对于个人,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费基数仍是提升待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