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直接作废,需视情况处理
档案有涂改痕迹是否作废,需根据涂改的性质、位置及后续处理方式综合判断,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一、涂改性质与影响
-
轻微涂改(如笔误、错别字)
若涂改为非关键信息(如备注栏小错误),且未涉及核心内容(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档案作废。但需在修改处加盖单位公章以证明真实性。
-
关键信息涂改(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
涂改核心信息会直接影响档案有效性。若单位未重新盖章确认,可能导致档案被认定为无效或需要鉴定。
二、处理方式
-
局部修改
-
在修改处加盖单位公章,重新密封档案袋并存放。
-
若涉及学历、奖惩等关键内容,需按单位规定补写说明或重新填写。
-
-
内容篡改
- 若涂改涉及多份档案或存档后新增内容,需提供书面说明并加盖公章,相关机关可能要求补充证明材料。
-
恶意涂改
- 若涂改导致名誉或财产损失,可提供证据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若情节严重,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三、特殊场景
-
退休办理 :若涂改非核心信息(如姓名),且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本)一致,可能不影响退休资格。但若涉及出生日期等关键信息,需通过公安机关确认。
-
学历认证 :高校对学历相关涂改较为严格,建议填写前仔细核对,避免后续影响。
总结
档案涂改不必然导致作废,但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建议填写时仔细校对,若已发现涂改,应立即联系档案管理部门说明情况,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