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本身不直接构成违法行为,但需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具体分析如下:
-
法律适用主体明确
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以“驾驶行为主体为人”为核心,未对自动驾驶模式进行例外规定。例如,醉酒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即使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仍由驾驶员承担法律责任。
-
责任划分与事故处理
-
事故责任 :若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责任由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而非直接对车辆或驾驶员处罚。
-
接管义务 :驾驶员需在系统未完全接管时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若未履行该义务(如放任车辆自主行驶),可能构成“未按规范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等违法。
-
-
技术阶段与法规空白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铺助行驶”阶段(即辅助功能需人工干预),现行法律未覆盖车辆测试、改装、驾驶证等具体规定,存在监管空白。
-
地方性补充规定
部分城市(如北京)已出台专项条例,明确要求在故障或异常情况下由人工接管,并规范数据存储等要求,但此类规定不适用于所有地区。
总结 :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合法,但需由驾驶员承担安全责任,遵守接管义务,并接受现行法律框架下的责任追究。未来随着技术发展,相关法规可能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