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退休政策正式落地,核心变化聚焦于弹性退休年龄、养老金计算优化及特殊群体倾斜。男性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63岁,女性职工延至55岁,采用“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温和调整方式;养老金待遇通过“定额+挂钩+倾斜”三重机制提升,低收入及高龄群体额外补贴最高达150元/月;1965-1977年出生人群可享过渡期福利,缴费年限暂维持15年。
-
弹性退休机制
新政策允许个人选择提前1-2年退休或延迟3年,需与单位协商一致。例如,1965年出生的男性仅需延迟1个月即可退休,而1980年后出生者需逐步适应3年延迟。体力劳动者可评估健康状况,灵活选择是否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 -
养老金待遇升级
基础养老金全国普涨50-70元/月,工龄25年以上者额外增加100-120元。缴费基数每提高1000元,月养老金增5-8元。低收入群体(月均养老金低于3500元)涨幅超5%,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提至12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另有特殊工种补贴。 -
过渡期人群红利
1965-1977年出生者享受“缴费年限15年”旧规,2030年后退休需缴满20年。养老金并轨后,企事业单位计算标准统一,早期工龄可折算为缴费年限。例如,1968年前出生的男性退休时无需补缴差额年限。 -
配套措施与区域差异
东北、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涨幅上浮0.5-0.8个百分点,革命老区额外补贴30-45元/月。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提至135-140元/月,长期缴费满20年可增发1200元/月。
建议参保人结合健康、经济及家庭需求规划退休时点,优先利用政策红利期,如1965年后出生者可选择延迟退休以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同时关注地方细则对特殊群体的额外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