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覆盖。它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以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结果运用为核心要素。
一、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是指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级政府的预算活动。这种格局要求从全局出发,对预算绩效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各个环节。在预算编制阶段,需要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在监督阶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评价阶段,对预算绩效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预算分配提供依据。
三、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
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所有预算资金和预算活动,确保每一笔预算资金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这种覆盖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的预算资金,还包括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等。
四、核心要素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结果运用。绩效目标设定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明确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预期效果;绩效监控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跟踪和调整;绩效评价是对预算绩效的全面评估;绩效管理结果运用则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分配、政策调整等决策过程相结合,形成闭环管理。
总结
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模式,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持。这种管理模式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