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后,监管部门会依法启动调查程序,根据违规情节轻重采取责令改正、罚款、市场禁入等措施,并公开披露违规信息。涉事公司需积极配合调查、及时整改,若对处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
-
调查程序启动:监管部门收到线索后先进行初查,确认违规嫌疑后正式立案,向涉事公司下发《调查通知书》,要求提供完整资料并配合核查。若证据不足可能撤案,但一旦立案,公司将面临长期调查及公告义务。
-
处罚措施分级:
- 情节较轻:责令改正、警告、罚款(如公司罚款50万-1000万元,责任人罚款20万-500万元)。
- 情节严重:暂停或终止证券发行、市场禁入(责任人员不得从事证券业务)、限制交易等。
-
违规影响扩大:处罚结果会公开披露,导致公司声誉受损、股价波动,甚至触发投资者集体索赔。新《证券法》下,虚假陈述诉讼可能引发天价赔偿,如华泽钴镍案索赔超10亿元。
-
公司应对策略:
- 配合调查:如实提供资料,主动整改可争取从轻处理。
- 法律救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5日内可申请听证或申辩;处罚决定后60日内可行政复议,6个月内可行政诉讼。
- 风险防控:完善内控体系,定期自查信披合规性,避免二次违规。
提示:信披合规是上市公司底线,一旦违规需快速响应,借助专业法律团队降低风险,同时通过透明沟通减少市场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