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工三天不给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构成骗工行为。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只要提供了实际劳动,无论工作时间长短,用人单位都必须支付相应报酬。试工期间同样受法律保护,若企业以“试工”为由拒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投诉、仲裁等途径**。
-
法律明确保障试工报酬
即使仅工作三天,劳动者仍享有获取工资的权利。《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约定工资的80%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需按实际出勤天数结算。企业单方面拒付工资涉嫌违法,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发。 -
骗工的典型特征与**路径
若企业招聘时承诺支付工资但事后反悔,或长期以“试工”名义白嫖劳动力,可能构成欺诈。劳动者应保留工作记录、沟通证据,优先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甚至提起诉讼。 -
企业需承担的法律风险
拒付试工工资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责令补发、加付赔偿金(应付金额50%~100%)等处罚。企业应规范用工流程,试工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薪资标准,避免法律纠纷。
总结:试工≠免费劳动,劳动者需警惕无薪试工陷阱,企业则须遵守法律底线。遇到侵权时,积极**是维护市场公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