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工几天不给工资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关系,无论工作时间长短,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劳动报酬。关键点包括: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成立、口头约定无效、**途径明确。
-
法律依据与工资支付义务
用人单位自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服务之日起,即形成劳动关系,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或仅试工1天。《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即受法律保护,第三十条明确工资应按约定足额支付。试工属于实际用工,雇主拒付工资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
常见误区与争议场景
部分雇主以“试工不通过无工资”或“培训期不计薪”为由拒付报酬,均不合法。即便双方口头约定“试工无薪”,因违反法律而无效。试用期与试工不同——试用期已属于正式用工阶段,工资不得低于约定标准的80%且需签订劳动合同。 -
劳动者**步骤
若遭遇试工欠薪,可采取三步措施:①保留工作证据(如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②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按日结清工资;③协商失败后,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提交证据材料主张权益。仲裁无需费用,且时效为离职后1年内。 -
雇主的违法成本与风险
拒付试工工资将面临劳动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按应付金额50%-100%加付赔偿金。若被起诉,还需承担工资、仲裁/诉讼费用及企业信用损失。对于短期用工,雇主可选择按小时或天数约定薪资,但必须实际支付。
劳动者应明确:任何形式的劳动均有权获得报酬,试工≠免费用工。保留证据、及时主张权利是有效**的基础,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劳动者取得工资的法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