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推荐表必须完整填写主修科目成绩,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填写非相关选修课程成绩。补考或重修科目需明确标注成绩性质,核心课程不得遗漏,成绩单与推荐表信息必须完全一致是确保资格审查通过的关键。
-
填写原则与规范
- 主修课程全涵盖:所有培养方案内的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必须逐项填写,不得因分数低而隐瞒。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等课程成绩必须完整呈现。
- 选修课筛选填写:与报考职位无关的选修课(如工科生报考文职岗位时填写的《机械制图》),可在备注栏说明“根据报考要求筛选部分课程”。
- 特殊成绩标注:补考成绩需标注“补考”字样,例如“65分(补考)”;重修科目需注明重修学年,如“72分(2023年重修)”。
-
常见填写误区与风险
- 模糊化处理低分科目:用“合格”“通过”替代具体分数,可能导致资格审查不通过。例如《高等数学》成绩60分需明确标注,不可简写为“合格”。
- 遗漏核心课程:部分考生误删低分专业课(如法学岗考生删除《宪法学》65分的记录),可能被认定为材料造假。
- 格式不统一:推荐表中成绩排列顺序、学期划分需与学校官方成绩单完全一致,避免因格式差异引发质疑。
-
特殊场景处理建议
- 跨学历报考者:非最高学历阶段的成绩(如用硕士学历报考但填写本科成绩)需在表格下方注明“此部分为本科阶段成绩”,避免混淆。
- 成绩等级制院校:采用ABCD评分的学校,需在推荐表后附院校出具的分数换算说明文件。
- 境外学历认证: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成绩换算证明,并在推荐表备注栏标注“成绩已按国家标准换算”。
考生应在提交前横向比对推荐表与成绩单,重点核查学分、学期、课程名称三要素的一致性。建议提前联系毕业院校教务部门开具带有骑缝章的成绩证明作为备份,以防审核阶段需要补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