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体育政策将迎来重大改革,多地已明确调整考试结构与分值,强调日常考核与统一测试相结合,注重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技能全面发展。例如哈尔滨市将总分提至80分,深圳新增过程性评价,广州则维持体育分值占比8%的稳定框架。政策核心在于平衡短期应试与长期健康习惯培养,同时通过项目多元化(如球类、冰雪运动)激发学生兴趣。
-
考试结构与分值优化
多地采用“日常考核+统一测试”双轨模式。哈尔滨日常考核占30分(过程评价14分+体质测试16分),统一测试50分包含耐力跑、技能选测等;深圳则将过程性评价纳入总分(14分),现场考试占36分,强调从初一积累体测成绩。广州保持体育70分(占总分8%),但通过命题改革减少机械记忆负担。 -
项目设置更趋多元
必测项目仍以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为主,但选测项目显著扩容。哈尔滨增设足球、篮球等技能类选项,深圳新增游泳、跳绳等耐力替代项,部分北方地区(如哈尔滨)还纳入500米速度滑冰,体现地域特色。 -
过程性评价强化日常参与
日常考核权重提升,如深圳要求初一至初三连续参与体质测试(及格可累计9分),哈尔滨将课堂表现纳入评分。政策鼓励学校通过大课间、体育课等场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避免“突击应试”。 -
特殊群体关怀与公平性
多地明确免考、缓考细则,如深圳对伤病患者放宽评定标准,哈尔滨通过AI体测终端确保测试公正。政策兼顾个体差异,同时维护考试公平。
2026年中考体育改革通过科学分值与项目设计,推动体育教育从“应试达标”转向“素质培养”。家长与学生需提前规划,注重日常积累,尤其关注本地政策细则(如体测时间、选测项目),以系统性训练应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