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挂靠的处罚根据具体领域和情节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行政许可类挂靠(如资质、许可证件非法转让)
-
行政处罚
被挂靠人按非法转让许可(资质)论处,挂靠人按未取得许可从事经营活动(无证经营)论处。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及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等专项规定,罚款金额从1万元至10万元不等,并可没收违法所得。
-
刑事责任
若情节特别严重(如违法所得巨大),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1-5倍罚金。
二、建筑领域挂靠(违法转包、分包、出借资质)
-
行政处罚
-
罚款 :2000元至1万元
-
没收违法所得
-
停业整顿
-
降低或吊销资质等级
-
吊销营业执照 (情节严重)
-
承担民事责任 :对工程质量问题与接受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
联合惩戒
被列为建筑市场失信主体,限制参与招投标、承接新工程,整改后仍不达标者资质证书被撤回。
三、社保挂靠(欺诈参保)
-
行政处罚
-
罚款 :骗取金额2-5倍
-
取消社保资格 :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
-
没收违法所得 。
-
-
刑事责任
若涉及诈骗等犯罪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牢狱之灾。
-
信用影响
个人或企业信用记录受损,可能被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面临多部门联合惩戒。
四、其他领域挂靠
-
一般企业挂靠 :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等。
-
灵活就业人员挂靠 :若以企业名义参保,与职工无本质区别,但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总结
违规挂靠的处罚需结合具体行为类型和后果判定,涉及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建议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