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审减率的规定明确:审计减少的金额不得超过申报额的10%,否则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若低于10%,则由建设单位支付。这一规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旨在规范工程结算中的高估冒算行为,确保公共资金合理使用。审减率的计算方式为:,核心在于平衡建设方与施工方的权益。
-
法律依据与标准
根据《审计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接受审计监督,审减率超过10%时,施工单位需承担审计费用。这一规定既约束施工单位虚报造价,也避免审计方过度审减,体现公平性原则。例如,若送审额为1200万元,审减额超过120万元(即10%),则施工单位需支付审计费用。 -
审减率的实际影响
审减率超标通常反映送审造价存在水分,如工程量虚报、材料价格高估等。施工单位可能因承担高额审计费用而面临成本压力,倒逼其规范报价;建设单位则需确保审计过程的公正性,避免因审减不足导致资金浪费。实践中,审减率争议常通过合同补充条款或司法途径解决。 -
审计类型与执行细节
工程审计分为工程造价审计(侧重工程量与定额套用)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审查整体支出合理性)。前者由造价工程师完成,后者由注册会计师负责。两者协同确保审减率合规,同时需注意:材料涨价、设计变更等客观因素可能导致合理审减,需单独评估。
提示: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实际工程量编制结算书,避免高估冒算;建设单位需选择专业审计机构,并明确审减率责任条款。双方可通过第三方复核或协商机制减少争议,确保工程结算高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