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挂靠公司本质上是通过借用他人资质从事经营活动,直接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其核心问题包括:规避行政许可、扰乱市场秩序、连带法律责任,并可能因工程质量或债务问题引发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
-
违反行政许可制度
挂靠行为直接规避国家对特定行业的资质监管,例如建筑、医药等领域需取得行政许可方可经营。挂靠方未取得资质却以被挂靠方名义开展业务,属于“未经许可从事活动”,违反《行政许可法》第八十一条;被挂靠方出借资质则构成“非法转让行政许可”,依据该法第七十九条可被吊销许可并处罚款。 -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挂靠导致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借壳”参与竞争,挤压合规经营者空间。例如建筑工程领域,低资质企业挂靠高资质企业投标,扰乱招投标秩序,违反《建筑法》第六十六条,涉事双方均需承担罚款、资质降级等后果。 -
连带民事与刑事责任
挂靠双方需对工程质量、债务等承担连带责任。若工程发生安全事故或拖欠工资,被挂靠方需全额赔偿;若挂靠涉及非法经营(如倒卖许可证),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面临刑事处罚。 -
行政监管与信用风险
监管部门对挂靠行为采取“零容忍”,例如住建部门可暂停企业投标资格、吊销资质证书。挂靠记录将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影响后续融资、招标等商业活动。
提示:挂靠看似“捷径”,实则高风险。无论是借用资质还是出借资质,均需承担法律后果。企业应通过合规途径提升资质,避免因短期利益陷入长期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