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编制权责清单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推行中面临权责边界模糊、执行梗阻、资源错配等核心难题。部分清单事项与基层实际脱节,存在“清单外任务强压”“村级权责监管空白”等现象;考核机制与清单脱节、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清单效能的发挥。
权责边界模糊是首要挑战。乡镇政府行政权力与服务职能常交织,部分服务事项缺乏法律依据却关乎民生,若机械执行清单可能损害群众利益。村级组织作为自治单位,其权责缺乏法律规范,形成监管盲区。
执行梗阻表现为“清单外任务”频发。上级部门常以临时任务突破清单边界,基层被迫“带镣铐跳舞”。数字化支撑不足导致流程“体外循环”,数据壁垒降低办事效率。
资源错配加剧清单落地难。权力下放后,基层编制、技术、财政资源未同步增加,例如专业设备或人员缺失使部分事项“接不住”。老龄化干部难以适应数字化治理,年轻干部又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形成能力断层。
考核机制脱节削弱清单权威。部分考核指标超出清单范围,且不同乡镇清单差异导致标准不统一。痕迹主义盛行,正向激励不足,干部陷入“多干多错”的消极循环。
改进需系统性破局:既要动态调整清单、厘清县乡权责,更需配套双向考核机制、容错制度及资源倾斜。江浙地区“反向考核”等创新证明,赋予基层话语权是打破“单向下压”惯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