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档案“三合一”方案是规范档案管理的重要制度,通过整合分类、归档、保管等环节,实现档案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制度核心内容
-
组织保障
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制度推进。
-
分类方案
-
门类划分 :通常包含文书(WS)、科技(KJ)、会计(KU)、人事(RS)、专业(ZY)、照片(ZP)、录音(LY)、录像(LX)、实物(SW)等13个一级门类,部分乡镇增设业务数据(SJ)、公务电子邮件(YJ)、网页信息(WY)等。
-
二级分类 :如科技档案分为基建、设备等,专业档案分为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
-
-
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依据国家档案局及财政部等规定,明确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等不同类型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如永久、30年、10年等)。
二、实施要点
-
设备与设施
配备档案室及必要设备,确保档案存放安全规范。
-
监督检查
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专项检查,及时整改问题,保障制度落实。
-
资源整合
重点加强“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档案和项目档案管理,为乡村振兴、土地确权等提供数据支持。
三、法律依据
以《档案法》《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乡镇档案工作办法》等为编制依据,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总结 :乡镇档案“三合一”方案通过系统化分类、规范归档和严格监督,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是乡镇治理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