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履职清单编制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工具,但当前普遍存在职责边界模糊、执行落地难、群众参与不足三大核心问题。通过创新调研机制、动态调整清单、强化数字赋能等对策,可有效破解“踢皮球”“来回跑”等顽疾,实现权责明晰化、服务精准化。
-
职责边界模糊导致推诿扯皮
部分事项因法律法规交叉或表述笼统,街道与上级部门权责划分不清。例如环保监管中,噪声污染执法涉及环保、城管、公安等多部门,清单若未明确分工易引发“甩锅”。需建立跨部门联席协商机制,结合“三定”方案逐项界定责任主体,并配套《模糊事项判定指南》提供操作依据。 -
执行落地存在“纸面清单”现象
部分干部惯性依赖传统工作模式,清单被束之高阁。某社区因专员调岗导致社会救助延误15天,暴露岗位衔接漏洞。对策包括推行“AB岗补位”制度、将清单执行纳入绩效考核,并开发“智能清单管家”系统,自动推送流程指引和预警提示,确保“人人照单履职”。 -
群众知晓率与参与度双低
60岁以上老人对清单知晓率不足40%,外来务工人员对居住证办理等事项流程陌生。建议通过“清单听证会”“扫码查清单”等形式扩大参与,针对老年群体开通方言语音查询功能,同时动态吸纳群众反馈,如某街道将外卖骑手提出的“停车难”纳入清单并协调商场开放错峰车位。
清单编制需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向“主动服务需求”,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将其转化为干部群众的“治理说明书”。未来应重点攻克新业态监管等盲区,以透明化、标准化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