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的推行旨在通过明确权责、规范履职,为基层治理减负增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蹲点干部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责边界模糊
蹲点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承担多个岗位职责,但权责划分不清晰。例如,有些事项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而具体责任归属难以界定。这种模糊性导致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容易陷入“越位”或“缺位”的困境,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专业知识不足
许多蹲点干部需要处理复杂的事务,如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但这些领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例如,山西古交市桃园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反映,他并不具备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感到力不从心。这种能力与职责的不匹配,使干部难以有效履职。
3. 任务量大与时间紧张
乡镇干部普遍面临“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工作状态,任务繁重且时间紧张。例如,有些干部需要同时负责两到三个岗位的工作,每个岗位对应不同部门,导致分身乏术。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不仅影响干部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工作质量。
4. 沟通协调难度大
乡镇履职事项清单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蹲点干部与不同层级的单位沟通协调。由于部门间职责分工不明确,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协调效率低下。这种沟通障碍不仅延误工作进度,还可能引发责任推诿。
总结与建议
蹲点干部在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暴露出基层治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明确权责划分,加强专业培训,优化资源配置,并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清单工作的预期目标,为基层治理赋能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