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12345热线作为基层政务服务的重要渠道,2024年办结率普遍超95%,民生类诉求占比最高,通过流程优化和机制创新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以下是核心进展与特点:
-
高效办结与分类处理
多数乡镇年受理量达数千件,民生保障(如低保、医保)、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问题占70%以上。通过“分类交办-限时处理-回访复核”机制,复杂问题平均解决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简单诉求实现24小时响应。部分乡镇试点“智能分拣系统”,工单自动匹配责任部门,效率提升30%。 -
流程优化与服务下沉
设立专职热线办公室,配备村级网格员联动处理,确保问题“一线受理、就地化解”。例如,道路维修等高频诉求前置排查,未诉先办;重复投诉纳入镇级联席会议督办,推动跨部门协同。2024年群众回访满意度达92%,较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 -
长效化机制建设
推行“首接负责制”和“考核通报制”,将办结率、满意度纳入干部绩效。部分区域引入第三方评估,定期分析诉求热点,针对性调整政策。如某镇根据河道整治投诉集中现象,专项投入资金改造排水系统,同类问题同比下降60%。
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与技术赋能,推动12345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治”转型,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