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剧种存在不同说法,但综合权威性和时效性信息,主流观点如下:
一、京剧、越剧、评剧、豫剧(主流说法)
-
京剧
-
中国国粹,以北京为中心,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包含唱、念、做、打、舞五绝,行当齐全(生、旦、净、丑)。
-
形成于18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越剧
-
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以唱为主,擅长抒情,代表流派有“十三大流派”。
-
发源于浙江嵊州,后在上海发展,题材多围绕“才子佳人”。
-
-
评剧
-
曾被称为第二大剧种,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腔调融合河北梆子与莲花落,以第一人称表演为特色。
-
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1935年定名“评剧”。
-
-
豫剧
-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源于河南开封,以河南梆子为基础,行当分明(生、旦、净、丑)。
-
在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有专业剧团分布。
-
二、其他争议说法(黄梅戏、粤剧等)
部分资料将黄梅戏、粤剧等纳入四大剧种,但主流分类仍以京剧、越剧、评剧、豫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