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它们构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强调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带动文化、思维与审美的综合发展。
-
文化自信:通过经典诗文、革命文化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例如古诗文背诵篇目增至72篇,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与审美情趣,筑牢家国情怀。
-
语言运用:注重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如设计“时空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体会语言规律。新课标要求掌握3500个汉字,并通过演讲、辩论等活动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夯实语言根基。
-
思维能力:从分析比较到批判创新,鼓励多角度思考。例如绘制“科学发现逻辑链”或撰写《时间简史》,培养逻辑推理与创造性思维,让语文学习成为思维训练的载体。
-
审美创造:通过鉴赏经典文本和艺术创作(如皮影戏演绎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朱自清《匆匆》与古诗的对比阅读,能深化对语言韵律和意境的感悟,提升审美品位。
新课标下,四大素养并非割裂,而是以语言为纽带相互融合。教师需摒弃机械训练,通过任务群设计(如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项目)实现素养的协同发展,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启迪心智、传承文化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