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可以用16个字概括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全面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的关键。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的基础。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字、词、句的基本运用,还包括语感的培养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例如,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多角度思考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歌赋,能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并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学生不仅感受文字的韵律美,还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体会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这种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拓展文化视野,避免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总结
语文素养的16个字涵盖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系统培养这些素养,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