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取得、使用、处置等环节,具体如下:
一、取得固定资产
-
外购固定资产
-
不安装 :入账成本 = 购买价款 + 运输费 + 保险费 + 专业人员服务费
会计分录: $$ \begin{align*} \text{借:固定资产} & \quad \text{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text{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end{align*} $$
-
需安装 :分阶段核算,先计入“在建工程”,安装完成后再转入固定资产。
-
-
自制或接受捐赠
- 按成本入账,若涉及增值税需根据政策处理进项税额。
二、固定资产使用
- 折旧计提 :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每月/年计算折旧额并计入相关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三、固定资产处置
-
清理流程
-
转入清理: $$ \begin{align*} \text{借:固定资产清理} & \quad \text{累计折旧} & \quad \text{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text{贷:固定资产} \end{align*} $$
-
记录费用/收入: $$ \begin{align*} \text{借:固定资产清理} & \quad \text{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 \text{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 \quad \text{贷:固定资产清理} \end{align*} $$
-
结转损益: $$ \begin{align*} \text{若为净收益:} & \quad \text{借:固定资产清理} & \quad \text{贷:营业外收入/资产处置损益} \ \text{若为净损失:} & \quad \text{借:营业外支出/资产处置损益} & \quad \text{贷:固定资产清理} \end{align*} $$
-
增值税处理:需根据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分别核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
-
四、固定资产报废/盘亏
-
报废处理 :转入清理后,若无残值,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
盘亏处理 :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报批后根据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情况调整,最终净损失转营业外支出。
五、税务处理
-
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需根据税法规定申报扣除。
-
盘亏损失若符合税法规定,可税前扣除。
总结 :固定资产全流程需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确保账实一致,并注意税务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