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需根据取得方式(外购、自建、融资等)和资产状态(需安装/无需安装)区分处理,核心原则是 准确归集成本、匹配税务处理、规范科目过渡。关键操作包括:外购资产价税分离、安装费资本化、分期付款现值为准,以下分场景详解:
-
外购固定资产
- 无需安装:直接按价税分离入账,借记
固定资产
(不含税价)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记银行存款
。 - 需安装:先通过
在建工程
归集成本(含安装费),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
。
- 无需安装:直接按价税分离入账,借记
-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分阶段核算:外购工程物资借记工程物资
,领用时转入在建工程
;人工工资、领用原材料等均计入在建工程
,竣工后转入固定资产
。 -
融资性质取得
分期付款需按购买价款现值入账,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后续分期摊销至财务费用
。 -
特殊情形处理
- 低价值资产:企业可设定标准(如单价<5000元)选择费用化或资本化,但需保持政策一致。
- 集体福利资产:进项税额不可抵扣,全额计入成本。
提示:固定资产入账后需按月计提折旧(次月起),且后续支出需严格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建议企业制定明确的资产分类标准,确保账务处理合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