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报关单填制规范是确保海关数据准确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文件要求,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结构与术语
-
基本结构
报关单通常包含企业信息、运输信息、货物信息等部分,需按海关要求规范填写。
-
关键术语
-
预录入编号 :申报单位对报关单的编号,用于海关引用;
-
海关编号 :海关分配的9位数码编号,包含分关代码、年份、进出口标志及顺序编号;
-
收发货人 :需与海关注册信息一致,委托代理需特别标注。
-
二、核心栏目填制规范
-
企业信息
- 填写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需与营业执照保持一致。
-
运输信息
- 明确运输方式(如水路、航空等),并填写起运地、目的地及运输工具信息。
-
货物信息
-
商品名称 :使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规范填写,避免模糊描述;
-
规格型号 :详细标注材质、尺寸等参数;
-
数量与重量 :单位需统一(如吨/件),误差需符合海关要求;
-
价值 :需与发票金额一致,货币单位需符合海关规定。
-
-
价格与支付
-
合同价格 :双方协商确定,需与发票金额匹配;
-
支付方式 :明确付款时间节点(如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
-
三、特殊情形处理
-
合同签订与执行不一致
若签订方与执行方非同一企业,需在报关单中注明执行企业名称。
-
代理报关
代理企业需在备注栏注明委托方信息,并与《加工贸易手册》保持一致。
-
保税货物
使用《加工贸易手册》管理的货物,收发货人应与手册“经营企业”一致。
四、规范申报要点
-
文件准备
需提前收集合同、发票、装箱单等必要文件,并确认商品归类信息。
-
数据准确性
-
单位需统一(如吨与千克需换算为公制单位);
-
数值填写需与原始凭证一致,避免四舍五入误差。
-
-
政策合规
遵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海关法》等法规,避免因违规导致滞报或处罚。
五、后续流程
预录入报关单需联网传输至海关,海关审核通过后生成正式报关单。出口货物需在装运前完成申报,进口货物需在收货后规定时间内申报。
以上规范综合了海关总署最新要求及实际操作要点,建议申报单位定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确保填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