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借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顺序通常遵循“先息后本”原则,即优先支付利息后再抵扣本金,尤其在双方未明确约定的情况下,法律默认支持这一顺序以保障债权人权益。
-
法律依据与默认规则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若借贷双方未明确约定还款顺序,法院会按照“实现债权的费用→利息→本金”的顺序抵充债务。例如,借款人偿还部分款项时,需先覆盖应付利息,剩余金额才用于减少本金。 -
约定优先原则
当事人可通过合同自行约定“先本后息”或其他还款顺序,但需注意:预先扣除利息(如“砍头息”)属违法,本金需按实际出借金额计算。 -
利息计算与合法性
利息不得超过法定上限(如一年期LPR四倍),超出的部分无效。还款时若未足额支付,利息的优先级可能影响本金的实际减少幅度,进而影响后续利息的计算基数。 -
实务影响与建议
明确还款顺序可避免纠纷,建议在借款合同中详细列明利息支付时间、本金偿还顺序等条款。对于债权人,优先收取利息能更快实现资金回报;对于债务人,及时清偿利息可减少复利累积风险。
总结:还款顺序直接影响借贷双方利益,遵循法律默认规则或通过书面约定明确细节,是保障交易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