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财务舞弊的核心措施包括强化内控体系、压实中介责任、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并运用技术手段提升透明度。企业需从制度设计、执行监督到文化塑造构建全链条防线,尤其要聚焦资金资产、收入确认等高风险领域,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动态监控。
-
健全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
建立分权制衡的决策流程,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重点监督资金归集、票据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行绩效薪酬追索制度,将反舞弊纳入高管考核,强化审计委员会职能。针对存货、在建工程等易造假科目,实施穿透式盘点与交叉验证。 -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需严格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对货币资金、关联交易等11类高风险领域扩大抽样比例。推广数字化函证平台,确保银行回函真实性。中介机构发现舞弊线索需强制报告,违规者将面临执业禁令等处罚。 -
构建智能化监管网络
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交易模式,如“存贷双高”或虚假贸易流水。推进电子凭证会计标准,实现交易数据全链条可追溯。监管部门建立跨部门信用共享平台,对造假主体实施融资限制、税收惩戒等联合制裁。 -
培育诚信文化与社会监督
定期开展反舞弊培训,将合规意识融入员工晋升体系。鼓励内部举报并完善保护机制,通过“吹哨人”制度曝光隐蔽操作。上市公司需披露内控缺陷整改情况,接受媒体和公众质询。
财务舞弊防治需持续迭代防控工具并保持高压态势,企业应每年评估内控有效性,结合行业新风险点动态调整措施。监管科技与专业机构协同发力,方能筑牢资本市场诚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