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财务舞弊的六种常见手法,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虚假交易
通过虚构销售、采购、投资等交易虚增收入或资产。例如:
-
提前确认收入 :在商品未交付或服务未提供时确认收入,如将委托代销业务提前结算;
-
虚构客户 :伪造订单、合同和发票,虚增销售额,常通过中间桥梁公司进行三方交易以降低怀疑;
-
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非真实业务确认为收入。
二、费用操纵
通过虚报、高报或伪造费用降低利润。常见手段包括:
-
虚报费用 :凭空捏造费用项目(如研发费用)或夸大实际支出(如重复报销、伪造发票);
-
伪造单据 :使用假单据、阴阳发票或篡改数字;
-
费用资本化不当 :将应费用化支出错误资本化。
三、关联交易
利用关联方关系进行利益输送。例如:
-
关联方购销 :通过高价向关联企业采购或低价销售产品,转移利润;
-
利润转移 :通过内部交易将利润从亏损部门转移到盈利部门。
四、虚假分录
通过编造会计分录篡改财务报表。常见手法包括:
-
虚构收入/隐瞒费用 :通过虚假分录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如将费用计入其他科目;
-
跨期分录 :将本期费用推迟至下期确认,或反之。
五、货币资金舞弊
虚构现金流入或流出,篡改银行对账单。例如:
-
虚构收入/支出 :编造合同、银行单据等证明虚假交易;
-
篡改对账单 :通过银行内部操作调整账目,如重复付款或未记录付款。
六、利润操纵
通过扩表或缩表手段操控利润。分为两种类型:
-
扩表舞弊 :高估资产(如固定资产虚增)、低估负债(如隐瞒债务)、虚增现金流(如关联交易);
-
缩表舞弊 :通过资产减值、费用计提等减少利润,常伴随利润清洗目的。
补充说明
这些手法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性舞弊。例如,虚增收入可能伴随虚假交易和费用操纵,而利润操纵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和货币资金舞弊实现。审计师需结合职业怀疑和数据分析,综合判断舞弊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