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措施是指在面临现实危险时,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等权益,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应急管理要求,紧急避险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灾害类应急避险
-
地震避险
-
平房:若室外空旷,迅速跑到屋外;若无法及时逃出,躲在桌下、床下或墙根,并用毛巾捂住口鼻防烟尘
-
楼房:关闭电源和气源,躲在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远离外墙和电梯
-
教室:用书包护头躲到桌下,震后按教师指挥有序撤离
-
公共场所:躲在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窗、广告灯箱等危险物
-
-
雷电避险
-
室内:关好门窗,远离金属管线和电器设备,避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野外: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远离树木、电线杆
-
二、交通事故类应急避险
-
车辆故障避险
-
刹车失灵时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牵制减速;若需躲避其他车辆,紧急转向驶入人行道(需在合理限度内)
-
车辆碰撞风险:避免突然加速或急刹车,保持车距
-
-
道路危险避险
-
雨雪天:降低车速,保持车距,使用防滑链,避免急刹车和频繁变道
-
泥石流、山体滑坡:将车驶入他人空地或向高处转移
-
三、火灾类应急避险
-
初期火灾控制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关闭电源和气源
-
火灾蔓延时,拆除邻居围墙或家具开辟隔离带(需及时修复)
-
-
高层建筑火灾
- 不能强行开门,用湿布堵住门缝等待救援;通过阳台或楼层平顶等待增援
四、其他常见场景
-
电梯故障
- 下坠时按住所有楼层按键,背部贴墙,膝盖弯曲减少冲击力
-
轮船风暴
- 抛弃部分货物以减轻重量,确保船只浮力
注意事项
-
限度原则 :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避免造成更大损害
-
事后处理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后续事宜
-
预防为主 :通过演练和培训掌握应急技能,提高避险能力
紧急避险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若因避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