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核心是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火墙,实现事故的源头防控与过程治理。其关键亮点包括:全员参与的风险辨识、动态化分级管控、隐患闭环管理,以及技术与制度融合的协同机制。以下是具体实施要点:
-
风险辨识与分级
以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为单元,采用LEC法或风险矩阵等工具,系统识别潜在风险并划分红、橙、黄、蓝四级。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明确管控责任,通过四色分布图、岗位风险卡等可视化工具强化警示。 -
分级管控措施
按风险等级落实技术、管理和应急三层防控:重大风险(红、橙级)需企业高层主导,通过工程改造或自动化控制降低风险;一般风险(黄、蓝级)由班组日常监控,结合个体防护和操作规范细化流程。 -
隐患排查与治理
基于风险点制定排查清单,覆盖人、物、环境、管理四类隐患。采用“日常排查+专项检查”结合的模式,对隐患分类分级并限期整改,实现从发现、登记、治理到验收的全流程闭环。 -
信息化与持续改进
通过风险隐患管理系统动态更新数据,并与监管平台对接。定期评审体系运行效果,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优化管控措施,形成“辨识-管控-排查-改进”的良性循环。
提示:双重预防体系需与企业实际深度结合,避免形式化。重点培养全员风险意识,通过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