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的三大检验指标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核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微生物指标
-
菌落总数
反映食品清洁度,超标可能因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达标或包装密封问题导致。
-
大肠菌群
指示食品可能被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污染,但本次检测未检出致病菌,健康风险较低。
-
霉菌和酵母菌
超标可能源于原料污染或加工卫生不达标,常见于发酵食品。
二、理化指标
-
营养成分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需符合营养标签标注。
-
添加剂与防腐剂
检测防腐剂(如山梨酸、苯甲酸)、色素(胭脂红、柠檬黄)等是否超标。
-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
超标可能来自污染原料或加工设备,需检测铅、汞、镉等有毒元素。
三、有毒有害物质指标
-
农药残留
包括有机磷(甲胺磷)、有机氯(滴滴涕)等400余种农药的残留量。
-
兽药残留
如瘦肉精、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需检测肉类食品。
-
霉菌毒素
如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常见于霉变食品。
-
食品添加剂过量
检测甜味剂(糖精钠)、防腐剂(亚硝酸盐)等是否超标。
其他关键说明
-
检测机构与标准 :需由具备资质的机构按国家标准执行,确保结果准确性。
-
风险综合评估 :部分指标(如菌落总数、霉菌毒素)需结合生产流程、储存条件等综合判断。
通过以上三大指标体系,可全面评估食品的安全性,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