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风险主要包括化学、物理、生物、放射性危害及劳动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可导致尘肺病、中毒、噪声聋等职业病。关键风险涵盖粉尘(如矽尘、石棉)、有毒化学物(铅、苯)、噪声与高温、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以及长期不良姿势或心理压力等综合因素。
- 化学危害:接触铅、汞、苯等有毒物质可能引发急慢性中毒或癌症,常见于化工、电镀行业。生产性粉尘(如煤尘、水泥尘)长期吸入可致尘肺病,损害肺部功能。
- 物理危害:噪声超过85分贝易致听力损伤;高温作业可能引发中暑甚至生命危险;振动、辐射(如X射线)则可能造成器官损伤或辐射病。
- 生物危害:畜牧业、医疗工作者易接触布鲁氏菌、艾滋病病毒等,导致传染性疾病。
- 放射性危害:电离辐射(α、γ射线)穿透性强,可能引发长期健康损害,需严格防护。
- 劳动过程危害:高强度工作、重复动作或心理压力(如驾驶员、流水线工人)可导致肌肉骨骼疾病或精神健康问题。
提示:企业需通过技术革新、个体防护和健康监测降低风险,劳动者应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并定期参与职业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