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负责人通常是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但具体身份需根据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确定。关键点在于:财务负责人可能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如总会计师、分管财务的副职),也可能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同规模企业存在差异。
-
法律定位与职责
财务负责人需由具备会计师资格且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负责全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根据《会计法》,国家机关、国企等需实行回避制度,财务负责人不得由单位领导人直系亲属担任。 -
企业规模的影响
- 大型企业:财务负责人与会计机构负责人通常分离,前者为分管领导(如财务总监),后者负责具体会计事务。
- 中小企业:可能由会计兼任财务负责人,但出纳必须专职,以确保财务规范。
-
组织架构差异
- 若单位明确由副职领导分管财务,则该副职为财务负责人;若设总会计师岗位,则由总会计师担任。
- 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可兼任财务负责人,但需符合《公司法》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规定。
-
风险与合规要求
财务负责人需确保财务制度合规,防范资金风险。若未严格履职,可能面临行政或刑事责任,如涉及虚假报告、逃税等。
总结:财务负责人是否属于分管领导,需结合企业性质、规模及内部职责划分综合判断,核心在于其是否承担财务管理决策权。建议企业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