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其核心在于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变革:
-
课程核心定位
以社会改造为核心目标,强调课程应围绕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而非仅关注学科知识或学生个体需求。课程应致力于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和文化。
-
学生角色定位
将学生视为社会成员,课程设计需考虑其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并参与社会变革。
-
课程内容设计
以社会问题为导向,整合社会学、政治学、历史等学科内容,关注犯罪、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强调跨学科综合学习。
-
课程组织方式
采用问题解决逻辑而非学科逻辑组织课程,课程安排灵活,通过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
学习方式与评价
强调实践性学习,主张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增强适应能力;评价标准侧重社会贡献度,而非学术成绩,注重培养反思社会问题的能力。
代表人物 :布拉梅尔德(美国)、弗莱雷(巴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