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不同学派围绕核心观点涌现出众多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深刻塑造了学科发展路径。
构造主义代表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其学生铁钦纳将内省法发展为系统方法研究意识结构。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主张抛弃意识研究,强调刺激-反应(S-R)公式,提出环境决定行为;新行为主义斯金纳补充“中介变量”概念,主张行为源于环境与认知的交互。格式塔学派开创者韦特海默、考夫卡及苛勒反对元素分析,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则,考夫卡和苛勒通过实验揭示知觉组织规律。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构建潜意识理论,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结构,强调性与攻击本能的动力作用;荣格扩展集体潜意识与原型学说,阿德勒则转向个体主观创造与社会兴趣理论。人本主义马斯洛以需求层次理论凸显人的潜能与自我实现,强调积极成长导向;罗杰斯关注个体主观体验,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来访者中心疗法。机能主义詹姆斯反对元素论,主张研究意识功能与适应性,杜威从教育心理学视角推动学科社会化应用。
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奠定理论基石,更在方法论与实践中推动心理学跨学科融合,其思想至今仍是临床、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