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关于鉴定的相关规定主要涵盖司法鉴定程序、机构资质、执业规范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司法鉴定程序与基本原则
-
程序规范
-
需经书面或口头申请(被羁押者可口头申请),申请书中应明确案由、鉴定对象、理由及要求。
-
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要求独立、客观、公正,且需回避诉讼相关当事人。
-
鉴定机构统一受理委托,跨区域委托需公安部门同意。
-
-
时限要求
-
一般案件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案件最长不超过60个工作日,可协商延长。
-
涉保司法鉴定需在15日内出具结论,复杂案件可延长至30日,再经批准可至60日。
-
二、机构与人员资质
-
机构条件
-
需具备名称、住所、200万-1000万元资金、明确业务范围、必需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认证。
-
拟执业机构需已取得或正在申请《司法鉴定许可证》。
-
-
人员要求
-
鉴定人需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良好,或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10年以上从业经验。
-
从事特定领域(如法医、会计)需符合行业特殊规定。
-
三、监督管理与质量保障
-
监督机制
-
鉴定活动需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监管,禁止“司法黄牛”等违法违规行为。
-
涉保司法鉴定强调公正合规,禁止收受贿赂或出具虚假意见。
-
-
质量标准
-
需遵循《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技术规范》等,确保科学性和证据有效性。
-
通过《司法鉴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19项行业标准规范信息化建设。
-
四、费用与争议解决
-
费用承担 :法院委托鉴定费用由申请人承担,当事人可协商确定鉴定机构。
-
争议处理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等方式解决,不支持直接重新鉴定。
以上规定综合了司法鉴定全流程的规范要求,确保鉴定活动合法、高效、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