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16个字凝练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在于通过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思维品质与审美素养,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文化自信是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责任感。语言运用聚焦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准确、得体、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涵盖听说读写、文学鉴赏及跨媒介表达等维度,助力构建个性化的言语经验。思维能力注重逻辑、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通过阅读理解、问题分析与多元表达,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品质。审美创造则关注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赏析与再创造,引导其在文本解读、创意表达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精神追求。
四者构成动态平衡的体系,其中语言运用是基础,思维能力是路径,审美创造为表现形式,文化自信作为导向贯穿始终。当前教育实践中,通过任务群教学、整本书阅读及情境化探究,推动“以一带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化迁移。未来语文教学需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强调学科整合与实践创新,方能落实新课标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