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租赁会议记录的核心在于清晰、完整地记录会议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讨论议题、决议内容和后续行动。 通过规范化的记录,既能保障各方权益,又能为后续执行提供依据,避免因信息模糊引发纠纷。以下是具体要点:
-
基础信息结构化
开篇需明确记录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及参会人员名单(含身份/职务)。例如:“2025年5月9日,XX村村委会会议室,主持人:村主任张某;参会人员:承租方代表李某、村民代表王某等”。必要时附上签到表或授权文件,增强法律效力。 -
议题与讨论逐条细化
按议程顺序记录每项议题的讨论要点,尤其是争议点与解决方案。例如:“议题1:土地边界争议——承租方提出地块A边界模糊,经测绘确认后调整为以XX标志物为界;议题2:租金调整——双方同意按CPI指数每年浮动3%”。 -
决议事项精准表述
用简练语言归纳最终决议,避免模糊措辞。例如:“全体表决通过:①租赁期限延长至2030年;②承租方需于每月5日前支付租金”。涉及数字、日期等关键数据需反复核对。 -
行动项责任到人
明确后续任务的负责人与截止时间。例如:“村委会3日内提供土地权属证明(责任人:张某);承租方10日内提交用地规划(责任人:李某)”。可单独列出“待办清单”便于追踪。 -
签字确认与存档规范
记录末尾需参会人员签字(或电子签),注明记录人及整理时间。原始记录与扫描件分别存档,重要会议可公证备份。若涉及政策条款,可附录相关法规文件增强权威性。
提示: 会议记录不是流水账,需兼顾效率与法律严谨性。建议使用统一模板,会后24小时内完成整理并分发复核,确保所有行动项可追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