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语文课程四大核心素养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全面育人的实践路径,为语文教学提供科学指引。
新课标首次将“文化自信”置于四大核心素养之首,强调其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作用。教学中需通过古诗文诵读、革命文学解析及跨媒介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例如,对比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社会意义,深化文化理解层次。“语言运用”作为核心载体,要求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规范表达能力,借助任务群如“汉字构词规律探究”或“成语创意应用”,实现从“工具性”到“实践性”的转化。第三,思维能力聚焦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协同发展,可通过角色代入、问题链设计等思辨性任务,提升批判性与创新思维水平。如在文学分析中设置矛盾冲突探讨,强化理性分析能力。审美创造要求在文本鉴赏与创作中培养美学感知,例如通过改编名著片段或诗歌创作训练,推动学生从文本解读走向个性化表达,形成高雅情趣。需注意,四者并非割裂,而是通过“任务群设计”“跨学科整合”等策略实现系统联动。
深入践行四大核心素养,既能推动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亦能助力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