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已报税但是工资没到犯法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司依法报税但未及时发放工资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结论

公司报税与发放工资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义务,报税不代表可以拖欠工资。若企业未履行支付义务,将面临法律追责。

二、法律依据

  1. 劳动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企业报税属于税务义务,与工资支付无直接关联。

  2. 税收与劳动法分离原则

    税务申报与工资支付是独立行为,报税不免除支付工资的义务。即使企业已申报税款,仍需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三、违法情形与后果

  1. 无故拖欠工资

    若企业无正当理由连续拖欠工资,构成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2. 特殊情形的例外

    若因不可抗力等突发因素导致延迟支付,且企业及时解释并补发,可能不构成违法。

四、**建议

  • 协商解决 :首先与企业沟通,要求补发工资。

  • 投诉举报 :向劳动监察部门或税务机关投诉。

  • 法律途径 :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保留工资条、劳动合同等证据。

五、注意事项

工资数据若已提交个税系统但未发放,可能涉及代扣代缴延迟问题,需与企业核实工资交接流程。

本文《工资已报税但是工资没到犯法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807329.html

相关推荐

个税工资比实际工资高存在偷税吗

个税工资比实际工资高并不一定存在偷税行为。 个税工资,即应纳税工资,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收入。而实际工资则是指员工实际收到的工资金额。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专项扣除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员工可以享受一定的专项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利息、赡养老人等。这些专项扣除可以在计算应纳税工资时予以扣除,从而导致个税工资低于实际工资。 社保和公积金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税和工资严重不符是偷税漏税吗

​​个税和工资严重不符不一定是偷税漏税,但需警惕潜在违法行为。​ ​关键差异可能源于​​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核算差异​ ​、​​企业操作失误​ ​或​​故意虚报收入​ ​。若企业长期申报金额远高于实际发放工资且无法合理解释,则可能涉嫌偷税漏税,需依法核查。 ​​正常差异的合理原因​ ​ 个税申报通常基于应发工资(含社保、公积金等扣除前金额),而实发工资为税后到手收入。例如:应发工资1万元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税app上的收入和实际工资不符

关于个税APP显示的收入与实际工资不符的问题,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并需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一、正常差异原因 税前与税后差异 个税APP显示的是税前工资,而实际到手工资是扣除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等后的金额,两者存在固有差异。 跨月发放工资 国内普遍存在跨月发放工资现象,可能导致个税APP记录的税款所属期与工资发放月份不一致(如9月发放的8月工资,税款所属期为9月)。 单位代扣差异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税app上工资与实际工资不符

个税APP显示工资与实际工资不符,通常由税前税后差异、扣除项调整或申报错误导致,需分情况处理。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建议: 一、主要原因分析 税前税后差异 个税APP显示的是税前工资(包含奖金、福利等),实际到手工资为扣除五险一金、个税后的金额。正常情况下两者存在差异,但若差异过大需进一步核实。 扣除项调整 包括社保基数变化、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等)或单位调整扣除项目

2025-05-09 会计考试

扣税薪资高与实际工资不符

扣税薪资高于实际工资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需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建议: 一、主要原因分析 税前工资与税后差异 税前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社保、公积金等,扣除上述项目后实际到手工资低于申报金额。若系统仅显示一家入职单位,需注意税前与税后的区别。 申报错误或故意操作 企业端 :财务可能因避税或操作失误多申报工资,或通过虚开发票降低税负。 个人端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税扣除后工资与实发工资不一致

个税扣除后工资与实发工资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税率跳档机制 :个税采用累计预扣法,随着累计收入的增加,适用的税率从低到高逐步跳档,导致月度纳税额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 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利息等)的存在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个税负担。 社保公积金扣除 :在计算实发工资时,还需要扣除社保和公积金,而个税计算基数通常是扣除这些费用之前的应发工资。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人所得税工资与实发工资不匹配

‌个人所得税工资与实发工资不匹配通常是由于税前扣除项(如社保、公积金、专项附加扣除等)未纳入计税基数,或单位代扣代缴时计算误差导致的。 ‌ ‌税前扣除项影响 ‌ 工资单上的“应发工资”包含社保、公积金等法定扣除项目,而个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数计算。若单位未及时更新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或员工未及时申报,会导致计税工资高于实际到手金额。 ‌累计预扣法差异 ‌ 个税按全年累计收入分档计税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人所得税工资和实际不符

​​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工资与实际到手金额不符是常见现象,主要因税前税后计算差异、申报错误或政策调整导致。​ ​关键原因包括:税前工资含社保/公积金等扣除项、税率分段计算、专项附加扣除未充分应用等。若差异超出合理范围,需及时核查修正以避免税务风险。 ​​税前与税后工资的天然差异​ ​ 应发工资(税前)包含社保、公积金等法定扣除项,而实发工资是税后金额。例如,月薪1万元

2025-05-09 会计考试

报税收入和实际收入不一致

报税收入和实际收入不一致是常见现象,主要源于税前税后差异、五险一金扣除、补贴津贴等合法因素,但也可能涉及企业虚假申报等风险。 税前税后差异 报税收入通常显示为税前工资(应发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而实际到手收入需扣除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及个税,两者必然存在差额。例如,个人所得税APP显示的金额为税前数据,与实际到账金额不同属正常情况。 五险一金及免税项目影响 企业代缴的社保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人所得税上工资比实际工资高

个人所得税显示的工资高于实际工资,主要源于税前与税后差异及扣除项设置问题,具体原因及处理建议如下: 一、核心原因分析 税前与税后差异 个税APP显示的工资为税前金额(含五险一金等扣除项),而实际到手工资为税后金额。税前工资自然高于税后工资。 多类扣除项影响 除五险一金外,还可能涉及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利息等)、企业年金等,这些扣除会进一步降低实际到手工资。 计算方式与税率差异

2025-05-09 会计考试

偷税后补交不用坐牢吗

偷税后补交是否需要坐牢,需根据税款金额、是否主动补缴及是否为初犯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税款金额与补缴时间 5万元以下 :若在公安机关立案前足额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可免于刑事处罚。 - 5万元以上 :需承担刑事责任,刑期为3年以下或3年以上7年以下,但可能适用缓刑。 是否主动补缴 仅补缴税款不足以免责,必须同时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 是否为初犯 首次犯罪 :补缴后通常不判刑。 -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报税但是没发工资有啥后果

违法,需补缴并处罚 公司报税但未发放工资的行为可能涉及法律和税务风险,具体后果如下: 一、法律后果 拖欠工资的违法性 根据《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若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甚至赔偿金。 刑事责任 若公司长期拖欠工资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税上的工资与实际工资严重不符

个税上的工资与实际工资严重不符,通常是因为税前工资、扣除项目(如社保、公积金等)或税务计算存在误差。实际到手的工资是税后且已扣除各项费用后的金额,而个税显示的是税前收入总额。 理解个税申报工资和实发工资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工资通常是应发工资,即在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保、扣缴的个税和其他扣除费用之前的工资。而真正的工资,是税后工资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没给我交税算偷税漏税吗

​​公司未代缴员工个税是否构成偷税漏税,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若员工工资超5000元起征点且公司故意不申报,则涉嫌违法;若工资未达起征点或属于计算失误,则不构成偷税漏税。​ ​ ​​个税起征点是关键分界线​ ​ 根据现行规定,月收入低于5000元无需缴纳个税,公司未代扣代缴不违法;若收入达标却未代缴,则可能触发法律风险。例如,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代缴义务,税务机关可追缴税款并处0

2025-05-09 会计考试

偷税漏税10万要坐牢吗

偷税漏税10万元是否需要坐牢,需视具体情节而定。如果偷税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则可能构成逃税罪,根据《刑法》第201条规定,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1. 偷税漏税的法律定义与标准 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少报或不报应纳税款,以逃避税收义务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01条,偷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偷税金额是否达到10万元以上;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报税工资比实际要高违法吗

公司报税工资比实际要高属于违法行为,‌涉嫌虚假申报、偷税漏税 ‌,企业可能面临‌税务处罚、信用受损甚至刑事责任 ‌。关键风险点包括:‌虚增成本、逃避个税、社保欺诈 ‌等违法行为。 ‌虚增工资成本逃税 ‌ 企业通过虚假提高员工工资总额,虚增经营成本,减少利润以降低企业所得税。这种行为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明令禁止的"虚假申报",税务机关查实后将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0.5-5倍罚款。

2025-05-09 会计考试

已经离职了公司还在报税算逃税

已离职公司仍以离职员工名义报税是否构成逃税,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一、属于逃税的情形 虚假申报收入 若公司未取得收入却仍申报工资薪金所得(如离职后仍显示正常发放工资),且收入金额未达5000元,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虚假申报行为。此时,公司可能面临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 若虚假申报导致应纳税额占实际应纳税额10%以上

2025-05-09 会计考试

单位虚报员工收入抵税可以举报吗

可以 单位虚报员工收入抵税属于税务违法行为,可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一、举报方式 税务部门举报渠道 线下 :前往当地税务局稽查局或税务服务大厅,提交书面材料(如工资表、纳税申报记录等)或当面说明情况。 电话 :拨打12366税务热线或当地税务局举报电话,提供违法单位名称、地址、时间等详细信息。 网络 :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或地方税务部门官网的举报入口提交电子材料。 匿名举报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为什么要虚报高工资

逃税、避税、吸引人才 公司虚报高工资的行为通常涉及多重复杂动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税务筹划与逃税 抵扣更多税费 虚报工资可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例如,通过提高工资基数,企业可降低适用税率档次。 逃避个税 高管或核心员工若直接获得高额报酬,需按45%税率缴纳个税,而通过虚报工资、少申报收入等方式,可将税率降至3%-45%的较低档位。 二、吸引与保留人才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只报税不发工资算偷税漏税吗

公司只报税不发工资是否算偷税漏税? 关键结论是:该行为可能构成双重违法——既违反劳动法(拖欠工资),又涉嫌税务虚假申报(若报税数据与实际不符)。 劳动法层面 公司有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仅报税不发放属于拖欠工资行为。劳动者可协商、投诉至劳动监察部门,或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及补偿。 税务风险 若公司虚报工资支出(如未发工资却申报为成本),可能被认定为虚假报税,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2025-05-09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