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避税、吸引人才
公司虚报高工资的行为通常涉及多重复杂动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税务筹划与逃税
-
抵扣更多税费
虚报工资可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例如,通过提高工资基数,企业可降低适用税率档次。
-
逃避个税
高管或核心员工若直接获得高额报酬,需按45%税率缴纳个税,而通过虚报工资、少申报收入等方式,可将税率降至3%-45%的较低档位。
二、吸引与保留人才
-
提高岗位吸引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虚报薪资可使企业招聘信息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求职者。例如,将底薪4000元报为6000-8000元,可显著提升岗位吸引力。
-
激励与绩效挂钩
部分公司将虚报工资与绩效、努力程度挂钩,以此激励员工提升工作表现。
三、其他潜在动机
-
虚增业绩指标
部分企业为满足投资者、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考核要求,可能虚高收入数据。
-
掩盖经营问题
通过虚报收入,企业可维持表面繁荣,掩盖实际经营困难或违规支出。
-
不当竞争手段
在商业竞争压力下,企业可能通过虚报薪资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四、法律与道德风险
虚报工资若涉及逃税或欺诈,不仅会面临税务机关处罚(如罚款、刑事处罚),还会损害员工利益和企业声誉。若员工发现薪资虚报,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诉**。
建议 :求职者应仔细核查薪资构成,对异常高薪保持警惕;企业则需规范财务行为,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