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核心政策之一,旨在通过按病种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该政策将疾病按诊断、治疗难度等分为若干组,每组设定固定支付标准,倒逼医院提升效率、减少过度医疗。**
-
费用控制机制
DRG通过预付制替代传统按项目付费,医院在收治患者前已知报销额度,需在标准费用内完成治疗。例如:阑尾炎手术分组支付1.2万元,若实际花费1.5万元,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促使医院主动降低成本。 -
医疗质量提升
分组标准包含并发症、年龄等因素,避免医院推诿重症患者。如将肺炎分为"无并发症""伴呼吸衰竭"等组,确保复杂病例获得合理补偿,同时要求医院规范诊疗路径,降低感染率等指标。 -
分级诊疗推进
DRG支付价与医院等级挂钩,三级医院治疗普通分组病例可能亏损,引导常见病下沉社区。例如:二级医院糖尿病分组支付8000元,三级医院仅获8500元,差价不足以覆盖高等级医院成本。 -
数据标准化应用
政策要求统一疾病编码和临床术语,推动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某市实施DRG后,病案首页合格率从60%升至95%,为医保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DRG改革正重塑我国医疗生态链,患者需注意:部分医院可能通过"升级诊断"规避控费,建议主动询问治疗分组及自费项目。未来政策将动态调整分组权重,进一步平衡费用与疗效。